![]() |
当前位置:首页 > 编制管理 > 监督管理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50问(一) |
2025-03-17 【字体 大、中、小】 |
1.什么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答:指具有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权限的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的督导、督查、检查、核查、评估、调查、处理、问责等活动的总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机构编制管理,严明机构编制纪律,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坚决保证党中央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2.什么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答:指机构编制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进行动态、实名管理,并与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信息共享,确保具体机构设置和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际配备的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根据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要求,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范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等情况,以及使用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实有人员信息情况。 3.什么是机构编制纳入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 答:指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结合巡视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时,将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要求执行情况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一并进行检查的活动。 4.什么是“一支笔”审批制度? 答:指机构编制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专项办理、统一审批的一项制度。凡机构编制事项,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一家承办、一家审批、一家行文,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决定机构编制事项。 5.什么是“三超两乱”? 答:指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等五种违反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其中,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设置职务名称,主要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查处和纠正。 6.什么是“条条干预”? 答: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违反规定,直接或间接干预下级部门机构编制工作的行为。 7.什么是机构编制核查? 答:指对机构编制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进行定期核实、检查、分析和规范的活动。机构编制核查由各级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部署,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组织、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8.什么是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台账? 答:《中央编办关于加强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推进审批联动的意见》(中央编办发〔2017〕11号)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各机关事业单位自查,梳理核查、专项检查和举报受理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结合巡视、审计结果,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问题整改台账要一事一账、全程留痕、动态更新、定期对账。列入台账的问题,要逐项限期整改。整改到位的问题,要按照程序,及时销号。 9.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情形有哪些? 答:(1)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重大决策部署过程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拖延改革或者逾期不执行、不报告,不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2)擅自设立、撤销、合并机构或者变更机构名称、规格、性质、职责权限,擅自调整机构管理体制,在限额外设置机构,变相增设机构或者提高机构规格;(3)擅自增加编制种类、突破行政编制总额增加编制、改变编制使用范围、挤占挪用基层编制;(4)违规审批机构编制、核定领导职数;(5)伪造、虚报、瞒报、拒报机构编制统计、重要事项、登记管理数据、实名信息和核查数据;(6)违规在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机构编制事项作出具体规定,通过项目资金分配、督查考核、评比表彰、达标验收,以及召开会议、电话通知、口头打招呼等方式干预地方或者下级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配备;(7)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对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违规超编录(聘)用、调任、转任人员,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其他资金为超编人员安排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和纠正。 10.什么是机构编制离任审计? 答:指按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要求,将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纳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发挥监督合力。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审计部门应当将审计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线索移送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处理,本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对有关问题予以认定并反馈。对审计中发现的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应当纳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全面整改。 |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