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探索 > 行政体制改革
市委编办“三招”破解“属地管理”难题
2021-01-19 【字体
     市委编办聚焦基层减负,建立健全“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厘清区、镇(街)权责界限,有效破解基层管理难题,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紧扣“一个目标”,建章立制精准施策。市委编办紧紧围绕基层减负这一任务目标,精准施策,科学部署,组织开展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印发《规范“属地管理”实行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制度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区、镇(街)“属地管理”制度,厘清区、镇(街)职责边界,防止部门向基层转嫁责任。二是厘清“两个责任”,编制清单明晰界限。坚持从编制清单入手,聚焦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问题,全面梳理“属地管理”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明确谁是主体责任、谁是配合责任,并作为区和镇(街)履职、监管和问责的重要依据,切实厘清区、镇(街)职责分工。现全市六个区均印发了“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共公布“属地管理”事项428项。三是建立“三项机制”,规范管理激发活力。建立镇(街)职责准入机制。出台《厦门市镇(街)职责事项准入制度》,加强和规范部门职责下放和承接运行,明确拟下放镇(街)的职责事项必须经过动议、论证、审定等方可下放执行,禁止部门以责任状、“一票否决”、“属地管理”等方式擅自下放,切实把好基层职责“准入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法律法规调整、职责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属地管理”清单进行调整完善,由区级职能部门或镇(街)提出书面申请,经严格审核后实施,确保清单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上下联动机制。针对镇(街)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件,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实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完善快速响应、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合执法等制度,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